一、课程介绍
《财务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先修课程是《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通用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在财务大数据的各模块典型业务场景中,掌握如何进行大数据分析来支持企业经营预测和管理决策,提升管理效能。
该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承担《财务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授课任务的单位是det365中文官网经济管理系的财务管理教学团队。经管系自2018年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学校就非常重视《财务大数据可视化分析》这门课程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在院系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财务大数据可视化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有与之配套的实验设备、教学软件和实训基地。
二、教学团队:金艳、曹月玲
三、教学方法
1.重构课程内容,支撑专业培养目标
课程内容将“大数据可视化”+“财务”系统全面的进行融合,课程组教师课程内容将“大数据可视化”+“财务”系统全面的进行融合,课程组教师经过学习、调研、分析、研讨等阶段性工作的开展,以学生就业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微软BI软件(Power BI),结合超过20万行的真实企业经营数据,全面深入体现具有时代性的学科的发展前沿,通过工具升级,以专业计算机软件实现企业经营状况仪表板、财务报表仪表以及财务指标分析的可视化仪表的制作,充分体现跨学科融合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以财务专业知识洞见企业发展之路,探索如何通过财务数据驱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2.改造教学案例,深化数据思维培养
以思考顺序为逻辑,通过“一例到底”改造课程教学案例,将可视化仪表呈现、数据源、数据清洗、数据建模、高阶数据分析语言贯穿在一个案例内容中,“学中做,做中学”—全面深入体现具有时代性的学科的发展前沿同时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的掌握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基于疫情期间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课程内容以及课时安排的具体情况,教学方法采用混合式课堂授课方法,将技术性较强,占用课堂操作时间比重比较大的操作技巧录制成视频,上传至学习通供学生提前参考学习。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课堂形式充分体现学习方式与授课过程的精准化、个性化和有效性。改变以往教师在实训课中以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将教师讲授、学生作品赏析、学生参与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互动氛围中理解视觉可视化及数据分析中较为抽象的理论问题,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突出成果展出,激发学生学习动能
结合实训课程特色,运用技术升级的力量,对真实企业的原始经营数据进行结构化设计,通过模型建立,数据归集生成对企业经营状况有积极预警意义的可视化财务报表。利用数据思维定义问题,结合可视化图形的设计,推行数据分析报告,进行企业的流程改造,进行产品设计和标准的制定。引导学生看见如何通过准确高效及时的业财数据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支持,又能结合可视化的、多维、透明的管理报表的制作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财务报表可视化和财务分析指标可视化为课程教学成果,辅助以可视化分析报告的撰写和讲解,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参与度,同时增加学生课程学习成就感。
四、教学资源建设
经过多年的建设,《财务大数据可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非常丰富。
主要包括:(1)教学大纲建设:为了更好的突出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近年来对教学大纲一再修订,把应用性广的和实践环节比较强的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法,重构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
(2)教案建设:通过在教案中增加课程思政并结合财务形势新动态、新政策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政意识,结合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小组竞赛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应用性强的教学体系。
(3)教学平台建设:财务大数据分析决策实验平台通过搭载大数据分析平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数字化商业环境,提供一个成熟稳定的教学实验平台,通过基于企业真实场景的实战训练,培养学生对于数字化分析工具的熟练应用能力。
平台中的大数据技术普及知识与实战训练,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大数据技术,掌握基本的数据采集、数据建模、可视化分析、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文本挖掘等基本应用,理解企业智能决策背后的逻辑,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数字素养以及快速建模、助力企业实时分析的能力。
平台内置了大量的企业报表数据与经营数据,满足院校对于企业真实数据源的需求。以场景化的任务训练学员的关键指标分析能力、基于业务问题的数据挖掘能力,大数据预测模型搭建能力、以预测辅助企业经营决策的能力。
(4)课程质量标准建设:2018年以来,教学团队对每次课的课堂质量标准进行建设,把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每项能力加以评价,并通过每次课的教学过程予以足够支持,清晰列出每次课与其的对应关系,完善并形成了财务大数据可视化分析课程质量标准。